第780章 至少吃三十种
月光科学馆开启夜游模式,汉娜的荧光手环画着空气涂鸦。
卢勇突然指向碱蓬草海:“快看!有人在滩涂放河灯?”
望远镜里却是夜光藻引发的蓝眼泪现象,微生物的冷光随潮水涨落明灭,仿佛银河碎屑坠入了盐沼。
生态监控室的实习研究员招手邀他们操作热成像仪。
屏幕上的红海滩变成翡翠色,汉娜追踪的绿点却是只夜鹭,它胸脯的温度图正复制着白天的游客动线。
当卢勇切回可见光模式,月光下的碱蓬突然集体转向,茎秆的集体舞弄皱了投在科学馆墙上的巨影。
晨雾再次漫过玻璃建筑时,汉娜在纪念品商店犯了选择困难症。
卢勇抓起结账台上的种子盲盒:“赌赌看,这颗碱蓬籽会开出几月红?”
他们没注意包装背面的二维码链接着实时监控,未来发芽的幼苗将把生长数据传送到科学馆的云端。
停车场的老槐树下堆着游客遗落的盐雕,汉娜捏碎只残缺的丹顶鹤塑像。融化的盐粒渗入树根时,树冠间突然惊起群麻雀。
卢勇用手机拍下这寻常的晨景,相册自动生成的回忆视频却把红海滩科学馆标为“故事的起点”——他们身后,新一批游客正涌入绯色大门,朝阳将每个人的影子拉长得像等待破土的碱蓬幼苗。
………
一天后,两人前往博物馆。
青铜门环在晨光中泛着铜绿,汉娜踮起脚尖抚摸pj市博物馆的兽首纹饰,卢勇的相机快门声在空旷的广场清脆作响。
她回头瞪他,防晒霜的茉莉香随风飘散:“别把我拍成到此一游的游客。”他笑着调整偏振镜,展馆玻璃幕墙将她的白裙折射成七重幻影。
大厅的冷气裹着辽河口的咸涩扑面而来。汉娜在《湿地生态演变》立体沙盘前驻足,睫毛在触控屏投下的蓝光里颤动:“原来我们上周去的红海滩,二十年前还是光秃秃的盐碱地。”卢勇的指尖顺着全息投影的潮沟滑动,本能让他关注起堤坝结构,直到汉娜的发梢扫过他手背才恍然回神。
“看这个青铜觚的铭文。”她几乎要贴上西周展厅的展柜,“像不像碱蓬草的根系?”玻璃表面映出两人交迭的轮廓,卢勇悄悄退后半步,用身体挡住后方游客的拥挤。讲解员过来补充说明时,他手机备忘录里已经画满青铜纹样与植物脉络的对比草图。
红山文化展区的玉猪龙让汉娜呼吸微滞。
她隔着玻璃虚抚玉器表面的沟壑:“当年我爸摔碎过一块残件,在营地懊恼了整星期。”
卢勇的衬衫袖口掠过她手腕,温热的体温透过质布料传递:“我硕士论文研究过兴隆洼文化玉器钻孔技术。”他指着展柜里的双联璧,指尖在空中钩勒出石器旋转的轨迹,午后的阳光忽然穿透穹顶玻璃,将他的影子拉长投在战国刀币展区,宛如穿越时空的标尺。
清代漕运展厅里,等比例缩小的货船模型正在光影中“航行”。汉娜俯身观察船底的藤壶痕迹,卢勇的手机电筒照亮暗处:“这种水密隔舱设计,我在大连的渔船上见过改良版。”
她突然转头,鼻尖几乎撞上他的下颌线:“你实习时跟着出海就是研究这个?”两人气息在展柜前交织,直到旁边小学生的惊呼打破凝滞——投影在墙面的浪正将他们的身影卷进虚拟的渤海湾。
地质馆的盐晶簇在射灯下璀璨如钻。汉娜在互动实验台前犯难,调配盐水的量杯在她手中摇晃出细小漩涡。
“氯化钠浓度要到18%才能结晶。”卢勇从身后伸手稳住器皿,指尖精准卡在刻度线。当第一粒晶体在载玻片析出时,她兴奋的转身让实验袍擦过他胸口,显微镜下的雪状结构突然剧烈震颤。
非遗工坊的芦苇香裹着尘絮在午后浮动。
汉娜第三次弄断编织用的鞘皮,传承人阿姨笑着接过她手中的残片:“姑娘的手是敲键盘的,做不来糙活。”
卢勇却将相机换成微距模式,专注记录她泛红的指尖如何与芦苇纤维纠缠。最终完成的歪斜杯垫被郑重收进背包,压皱的景区地图上还沾着草茎的清香。
暮色漫进纪念品商店时,汉娜在盐雕展架前徘徊难决。卢勇悄悄买下丹顶鹤造型的钥匙扣,结账台的扫码声惊动了她:“不是说景区纪念品都是智商税吗?”他将冰凉的盐雕贴在她手腕:“等我们金婚时,它应该会吸够湿气化成滩涂泥。”
玻璃幕墙外的晚霞正将红海滩染成玫瑰色,安保人员清场的广播里,她突然把防晒霜塞进他掌心:“明天去辽河口看真正的候鸟吧。”
回程的车载广播播放着湿地保护新闻,汉娜膝头的博物馆手册翻在青铜器那页。
卢勇等红灯时瞥见后视镜里的自己,发梢还沾着地质馆的盐晶,在夕阳下像细小的星星。
高速路牌的反光将“盘锦”二字投在挡风玻璃上,恰好笼罩住她打盹的侧脸,恍若给这段旅程盖下温柔的水印。
晨雾还未散尽,汉娜就趴在酒店飘窗上研究美食地图,昨夜画满星星标记的纸页被豆浆洇出淡黄晕痕。
卢勇把充电宝塞进她帆布包时,瞥见地图边缘写着“至少吃三十种”的潦草誓言,笑着将酒店赠送的健胃消食片压在最底层。
“第一站必须是老杨家河蟹!”汉娜拽着卢勇钻进晨光熹微的小巷,油炸面点的焦香混着渔船归港的汽笛声扑面而来。巷口三轮车上迭着三十层竹蒸笼,老板娘掀开笼盖的刹那,橙红色泽刺破白雾,拇指大的绒螯蟹蜷在荷叶上,蟹壳还沾着辽河口的露水。
卢勇刚举起相机,汉娜已经掰开蟹钳:“快拍这个流心的黄!”蟹膏顺着她指尖滴落,在粗陶碟里积成琥珀色小潭。老板娘笑着递来姜茶:“姑娘别急,后面还有五香卤的、辣炒的、醉腌的……”汉娜吮着手指转头:“我们每种都要小份好不好?”她眼底跃动的光比蟹黄更明亮,卢勇默默把“胆固醇超标”的提醒咽了回去。
转过街角的蒲笋摊子正飘着油锅响。六十多岁的摊主将芦苇嫩芽裹上面糊,银丝漏勺在热油里兜转两圈,金丝雀般的脆团就落在粗瓷碗里。“这是《红楼梦》里探春要吃的芦蒿?”汉娜咬破焦壳时被热气呵得眯起眼。卢勇用纸巾接住她嘴角的油星:“蒲笋只在辽河三角洲的咸淡水交汇处生长,我们明天去大庆可就吃不到了。”她突然把咬过一半的炸蒲笋塞进他嘴里:“那今天要吃够本!”
正午的日头晒化柏油路上的螃蟹壳,汉娜蹲在碱蓬草包子铺的塑料凳前,看老板将暗红色的野菜汁揉进面团。蒸笼揭开时,绛紫色的包子皮让她想起博物馆里的西周青铜器。“像不像出土文物长毛了?”她举着包子在卢勇面前晃,被他用筷子尾轻轻戳中额头:“这是盘锦人调理盐碱地的智慧结晶。”两人就着小米粥分食包子时,邻桌大爷突然推来一碟虾酱:“蘸这个才正宗!”咸鲜在舌尖炸开的瞬间,卢勇看见汉娜鼻尖沁出细密的汗珠,比博物馆里的盐晶更剔透。
午后三点,他们在遮阳棚下分食最后一只河蟹。卖画的老人将熬化的麦芽淋在青石板上,汉娜非要画只丹顶鹤:“要像博物馆纪念品那个造型!”流动的丝在烈日里拉出琥珀色弧光,卢勇趁她专注舔画时,偷拍她粘着渣的睫毛。照片背景里,晾晒在竹匾上的虾皮正泛着粼粼银光,仿佛把整片渤海湾都晒进了这条街。
“快尝这个!”汉娜举着竹签戳来一块颤巍巍的东西,卢勇下意识后仰:“这是什么?”“盘锦三宝之一的文蛤蒸糕呀!”她手腕一转,米糕上的文蛤肉在阳光下泛着珍珠色,“老板说必须趁烫吃,凉了会有腥气。”他咬下时被烫得直吸气,汉娜笑得打翻半瓶陈醋,深褐色的液体在塑料布上漫延成渤海湾的形状。
夕阳西下时,他们瘫坐在关东煮摊的塑料椅上。汉娜数着竹签:“二十七种……还差三种。”卢勇揉着胃部苦笑:“我行李箱里还有两盒健胃消食片。”老板娘突然端来两碗乳白浓汤:“送你们的苇根茶,助消化。”汉娜啜着清甜的汤汁,看晚风掀起摊位防尘纱,露出后面“大庆坑烤预定”的招牌。
“明天要去吃地炕烧鸽子吗?”她戳着卢勇手机里的大庆美食攻略。他摘下沾着油渍的眼镜擦拭:“听说萨尔图区的全鱼宴要用三十二种做法……”汉娜突然把冰镇汽水贴在他脸上:“现在先帮我想想最后三种吃什么!”
暮色中的烧烤摊成了终极战场。炭火上的河刀鱼蜷成银弓,老板娘撒辣粉的动作像在给铁板上的蚶子施魔法。汉娜咬开烤得鼓胀的泥螺时,螺肉带着海水的咸鲜在口腔迸溅。卢勇被辣得眼眶发红,仍坚持给铁板蒜蓉扇贝翻面:“这个算第三十种吗?”“当然算!”她将最后一只扇贝肉塞进他嘴里,“连壳上的纹路都要算一种!”
路灯亮起时,他们拎着没喝完的芦苇酒往回走。汉娜忽然蹲在路边的文蛤壳堆前,捡起一片月光色的贝壳:“比博物馆里那些还漂亮。”卢勇用手机照亮贝壳内壁,虹彩般的珍珠层映出她泛红的脸颊。“留着和大庆的玛瑙做伴吧。”他掏出装盐雕钥匙扣的绒布口袋,贝壳落入时发出清脆的响。
酒店电梯的镜面映出两个沾着孜然粒的人影。汉娜靠着卢勇数美食地图上的战绩:“其实吃了三十三种,老板娘送的苇根茶也该算一种……”她的声音渐渐含糊,额头抵在他肩头留下浅浅的油印。卢勇按下楼层键时,看见电梯角落的盆栽里,一株碱蓬草正从装饰贝壳中探出头,暗红色的茎叶在空调风中轻晃,像极了红海滩的微缩景观。
晨光再次漫进房间时,打包好的行李箱立在玄关。汉娜最后检查着帆布包里的东西:装着文蛤壳的绒布袋、半包没吃完的虾皮、折角的美食地图。卢勇将两盒未拆封的健胃消食片放进车载冰箱,后视镜里的小吃街正在晨雾中苏醒,某个摊位的蒸笼正喷出第一缕白汽,仿佛盘锦在对他们做最后的挽留。
高速公路的隔离带上,碱蓬草开始泛出秋日的绛紫。
汉娜翻看相机里的美食照片,突然发现某张烤鱼的照片角落,卢勇挽起的袖口沾着蟹黄,博物馆那日沾的盐晶仍顽固地缀在袖口线头上。
她伸手替他掸去时,听见导航提示“前方三百公里进入大庆界”,指尖的盐粒在阳光下碎成星星点点的光斑,像遗落在时光里的三十三种滋味。
………
柏油路在驶入大庆界时忽然变得柔软,汉娜摇下车窗,扑面而来的不是预料中的石油气息,而是带着芦苇清甜的湿润空气。
导航提示“连环湖温泉景区还有15公里”时,卢勇的衬衫袖口还沾着盘锦带来的盐粒,在阳光下像细小的钻石。
“房间居然带私汤!”汉娜把行李箱推进玄关就扑向落地窗,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在她瞳孔里碎成万点金箔。卢勇蹲着检查地暖开关,后颈突然贴上冰凉的易拉罐——她不知何时从迷你吧拿了罐蓝莓汁。“先补充青素。”她盘腿坐在行李箱堆成的小山上,汽水珠滴在酒店介绍册的温泉示意图上,恰好晕开连环湖的轮廓。
景区电瓶车穿过芦苇荡时,惊起的水鸟掠过汉娜的遮阳帽。
她拽住卢勇的相机背带保持平衡,镜头盖随着颠簸滑进他后衣领。
“你看那个!”她突然指向左侧,晨雾中有采菱人正从荷叶间直起腰,木盆里新摘的菱角还滴着翡翠色的湖水。
唐宫温泉馆的琉璃瓦下,汉娜对着更衣室里的十二单衣式浴衣犯愁。
“带子要这样绕。”卢勇隔着竹帘示范,话音未落就听见布料窸窣落地的声音。
她裹着天水碧的浴衣钻出来时,发髻上别的荷簪子还是昨晚在小吃街买的,塑料瓣上沾着烤鱼摊的孜然粒。(本章完)
卢勇突然指向碱蓬草海:“快看!有人在滩涂放河灯?”
望远镜里却是夜光藻引发的蓝眼泪现象,微生物的冷光随潮水涨落明灭,仿佛银河碎屑坠入了盐沼。
生态监控室的实习研究员招手邀他们操作热成像仪。
屏幕上的红海滩变成翡翠色,汉娜追踪的绿点却是只夜鹭,它胸脯的温度图正复制着白天的游客动线。
当卢勇切回可见光模式,月光下的碱蓬突然集体转向,茎秆的集体舞弄皱了投在科学馆墙上的巨影。
晨雾再次漫过玻璃建筑时,汉娜在纪念品商店犯了选择困难症。
卢勇抓起结账台上的种子盲盒:“赌赌看,这颗碱蓬籽会开出几月红?”
他们没注意包装背面的二维码链接着实时监控,未来发芽的幼苗将把生长数据传送到科学馆的云端。
停车场的老槐树下堆着游客遗落的盐雕,汉娜捏碎只残缺的丹顶鹤塑像。融化的盐粒渗入树根时,树冠间突然惊起群麻雀。
卢勇用手机拍下这寻常的晨景,相册自动生成的回忆视频却把红海滩科学馆标为“故事的起点”——他们身后,新一批游客正涌入绯色大门,朝阳将每个人的影子拉长得像等待破土的碱蓬幼苗。
………
一天后,两人前往博物馆。
青铜门环在晨光中泛着铜绿,汉娜踮起脚尖抚摸pj市博物馆的兽首纹饰,卢勇的相机快门声在空旷的广场清脆作响。
她回头瞪他,防晒霜的茉莉香随风飘散:“别把我拍成到此一游的游客。”他笑着调整偏振镜,展馆玻璃幕墙将她的白裙折射成七重幻影。
大厅的冷气裹着辽河口的咸涩扑面而来。汉娜在《湿地生态演变》立体沙盘前驻足,睫毛在触控屏投下的蓝光里颤动:“原来我们上周去的红海滩,二十年前还是光秃秃的盐碱地。”卢勇的指尖顺着全息投影的潮沟滑动,本能让他关注起堤坝结构,直到汉娜的发梢扫过他手背才恍然回神。
“看这个青铜觚的铭文。”她几乎要贴上西周展厅的展柜,“像不像碱蓬草的根系?”玻璃表面映出两人交迭的轮廓,卢勇悄悄退后半步,用身体挡住后方游客的拥挤。讲解员过来补充说明时,他手机备忘录里已经画满青铜纹样与植物脉络的对比草图。
红山文化展区的玉猪龙让汉娜呼吸微滞。
她隔着玻璃虚抚玉器表面的沟壑:“当年我爸摔碎过一块残件,在营地懊恼了整星期。”
卢勇的衬衫袖口掠过她手腕,温热的体温透过质布料传递:“我硕士论文研究过兴隆洼文化玉器钻孔技术。”他指着展柜里的双联璧,指尖在空中钩勒出石器旋转的轨迹,午后的阳光忽然穿透穹顶玻璃,将他的影子拉长投在战国刀币展区,宛如穿越时空的标尺。
清代漕运展厅里,等比例缩小的货船模型正在光影中“航行”。汉娜俯身观察船底的藤壶痕迹,卢勇的手机电筒照亮暗处:“这种水密隔舱设计,我在大连的渔船上见过改良版。”
她突然转头,鼻尖几乎撞上他的下颌线:“你实习时跟着出海就是研究这个?”两人气息在展柜前交织,直到旁边小学生的惊呼打破凝滞——投影在墙面的浪正将他们的身影卷进虚拟的渤海湾。
地质馆的盐晶簇在射灯下璀璨如钻。汉娜在互动实验台前犯难,调配盐水的量杯在她手中摇晃出细小漩涡。
“氯化钠浓度要到18%才能结晶。”卢勇从身后伸手稳住器皿,指尖精准卡在刻度线。当第一粒晶体在载玻片析出时,她兴奋的转身让实验袍擦过他胸口,显微镜下的雪状结构突然剧烈震颤。
非遗工坊的芦苇香裹着尘絮在午后浮动。
汉娜第三次弄断编织用的鞘皮,传承人阿姨笑着接过她手中的残片:“姑娘的手是敲键盘的,做不来糙活。”
卢勇却将相机换成微距模式,专注记录她泛红的指尖如何与芦苇纤维纠缠。最终完成的歪斜杯垫被郑重收进背包,压皱的景区地图上还沾着草茎的清香。
暮色漫进纪念品商店时,汉娜在盐雕展架前徘徊难决。卢勇悄悄买下丹顶鹤造型的钥匙扣,结账台的扫码声惊动了她:“不是说景区纪念品都是智商税吗?”他将冰凉的盐雕贴在她手腕:“等我们金婚时,它应该会吸够湿气化成滩涂泥。”
玻璃幕墙外的晚霞正将红海滩染成玫瑰色,安保人员清场的广播里,她突然把防晒霜塞进他掌心:“明天去辽河口看真正的候鸟吧。”
回程的车载广播播放着湿地保护新闻,汉娜膝头的博物馆手册翻在青铜器那页。
卢勇等红灯时瞥见后视镜里的自己,发梢还沾着地质馆的盐晶,在夕阳下像细小的星星。
高速路牌的反光将“盘锦”二字投在挡风玻璃上,恰好笼罩住她打盹的侧脸,恍若给这段旅程盖下温柔的水印。
晨雾还未散尽,汉娜就趴在酒店飘窗上研究美食地图,昨夜画满星星标记的纸页被豆浆洇出淡黄晕痕。
卢勇把充电宝塞进她帆布包时,瞥见地图边缘写着“至少吃三十种”的潦草誓言,笑着将酒店赠送的健胃消食片压在最底层。
“第一站必须是老杨家河蟹!”汉娜拽着卢勇钻进晨光熹微的小巷,油炸面点的焦香混着渔船归港的汽笛声扑面而来。巷口三轮车上迭着三十层竹蒸笼,老板娘掀开笼盖的刹那,橙红色泽刺破白雾,拇指大的绒螯蟹蜷在荷叶上,蟹壳还沾着辽河口的露水。
卢勇刚举起相机,汉娜已经掰开蟹钳:“快拍这个流心的黄!”蟹膏顺着她指尖滴落,在粗陶碟里积成琥珀色小潭。老板娘笑着递来姜茶:“姑娘别急,后面还有五香卤的、辣炒的、醉腌的……”汉娜吮着手指转头:“我们每种都要小份好不好?”她眼底跃动的光比蟹黄更明亮,卢勇默默把“胆固醇超标”的提醒咽了回去。
转过街角的蒲笋摊子正飘着油锅响。六十多岁的摊主将芦苇嫩芽裹上面糊,银丝漏勺在热油里兜转两圈,金丝雀般的脆团就落在粗瓷碗里。“这是《红楼梦》里探春要吃的芦蒿?”汉娜咬破焦壳时被热气呵得眯起眼。卢勇用纸巾接住她嘴角的油星:“蒲笋只在辽河三角洲的咸淡水交汇处生长,我们明天去大庆可就吃不到了。”她突然把咬过一半的炸蒲笋塞进他嘴里:“那今天要吃够本!”
正午的日头晒化柏油路上的螃蟹壳,汉娜蹲在碱蓬草包子铺的塑料凳前,看老板将暗红色的野菜汁揉进面团。蒸笼揭开时,绛紫色的包子皮让她想起博物馆里的西周青铜器。“像不像出土文物长毛了?”她举着包子在卢勇面前晃,被他用筷子尾轻轻戳中额头:“这是盘锦人调理盐碱地的智慧结晶。”两人就着小米粥分食包子时,邻桌大爷突然推来一碟虾酱:“蘸这个才正宗!”咸鲜在舌尖炸开的瞬间,卢勇看见汉娜鼻尖沁出细密的汗珠,比博物馆里的盐晶更剔透。
午后三点,他们在遮阳棚下分食最后一只河蟹。卖画的老人将熬化的麦芽淋在青石板上,汉娜非要画只丹顶鹤:“要像博物馆纪念品那个造型!”流动的丝在烈日里拉出琥珀色弧光,卢勇趁她专注舔画时,偷拍她粘着渣的睫毛。照片背景里,晾晒在竹匾上的虾皮正泛着粼粼银光,仿佛把整片渤海湾都晒进了这条街。
“快尝这个!”汉娜举着竹签戳来一块颤巍巍的东西,卢勇下意识后仰:“这是什么?”“盘锦三宝之一的文蛤蒸糕呀!”她手腕一转,米糕上的文蛤肉在阳光下泛着珍珠色,“老板说必须趁烫吃,凉了会有腥气。”他咬下时被烫得直吸气,汉娜笑得打翻半瓶陈醋,深褐色的液体在塑料布上漫延成渤海湾的形状。
夕阳西下时,他们瘫坐在关东煮摊的塑料椅上。汉娜数着竹签:“二十七种……还差三种。”卢勇揉着胃部苦笑:“我行李箱里还有两盒健胃消食片。”老板娘突然端来两碗乳白浓汤:“送你们的苇根茶,助消化。”汉娜啜着清甜的汤汁,看晚风掀起摊位防尘纱,露出后面“大庆坑烤预定”的招牌。
“明天要去吃地炕烧鸽子吗?”她戳着卢勇手机里的大庆美食攻略。他摘下沾着油渍的眼镜擦拭:“听说萨尔图区的全鱼宴要用三十二种做法……”汉娜突然把冰镇汽水贴在他脸上:“现在先帮我想想最后三种吃什么!”
暮色中的烧烤摊成了终极战场。炭火上的河刀鱼蜷成银弓,老板娘撒辣粉的动作像在给铁板上的蚶子施魔法。汉娜咬开烤得鼓胀的泥螺时,螺肉带着海水的咸鲜在口腔迸溅。卢勇被辣得眼眶发红,仍坚持给铁板蒜蓉扇贝翻面:“这个算第三十种吗?”“当然算!”她将最后一只扇贝肉塞进他嘴里,“连壳上的纹路都要算一种!”
路灯亮起时,他们拎着没喝完的芦苇酒往回走。汉娜忽然蹲在路边的文蛤壳堆前,捡起一片月光色的贝壳:“比博物馆里那些还漂亮。”卢勇用手机照亮贝壳内壁,虹彩般的珍珠层映出她泛红的脸颊。“留着和大庆的玛瑙做伴吧。”他掏出装盐雕钥匙扣的绒布口袋,贝壳落入时发出清脆的响。
酒店电梯的镜面映出两个沾着孜然粒的人影。汉娜靠着卢勇数美食地图上的战绩:“其实吃了三十三种,老板娘送的苇根茶也该算一种……”她的声音渐渐含糊,额头抵在他肩头留下浅浅的油印。卢勇按下楼层键时,看见电梯角落的盆栽里,一株碱蓬草正从装饰贝壳中探出头,暗红色的茎叶在空调风中轻晃,像极了红海滩的微缩景观。
晨光再次漫进房间时,打包好的行李箱立在玄关。汉娜最后检查着帆布包里的东西:装着文蛤壳的绒布袋、半包没吃完的虾皮、折角的美食地图。卢勇将两盒未拆封的健胃消食片放进车载冰箱,后视镜里的小吃街正在晨雾中苏醒,某个摊位的蒸笼正喷出第一缕白汽,仿佛盘锦在对他们做最后的挽留。
高速公路的隔离带上,碱蓬草开始泛出秋日的绛紫。
汉娜翻看相机里的美食照片,突然发现某张烤鱼的照片角落,卢勇挽起的袖口沾着蟹黄,博物馆那日沾的盐晶仍顽固地缀在袖口线头上。
她伸手替他掸去时,听见导航提示“前方三百公里进入大庆界”,指尖的盐粒在阳光下碎成星星点点的光斑,像遗落在时光里的三十三种滋味。
………
柏油路在驶入大庆界时忽然变得柔软,汉娜摇下车窗,扑面而来的不是预料中的石油气息,而是带着芦苇清甜的湿润空气。
导航提示“连环湖温泉景区还有15公里”时,卢勇的衬衫袖口还沾着盘锦带来的盐粒,在阳光下像细小的钻石。
“房间居然带私汤!”汉娜把行李箱推进玄关就扑向落地窗,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在她瞳孔里碎成万点金箔。卢勇蹲着检查地暖开关,后颈突然贴上冰凉的易拉罐——她不知何时从迷你吧拿了罐蓝莓汁。“先补充青素。”她盘腿坐在行李箱堆成的小山上,汽水珠滴在酒店介绍册的温泉示意图上,恰好晕开连环湖的轮廓。
景区电瓶车穿过芦苇荡时,惊起的水鸟掠过汉娜的遮阳帽。
她拽住卢勇的相机背带保持平衡,镜头盖随着颠簸滑进他后衣领。
“你看那个!”她突然指向左侧,晨雾中有采菱人正从荷叶间直起腰,木盆里新摘的菱角还滴着翡翠色的湖水。
唐宫温泉馆的琉璃瓦下,汉娜对着更衣室里的十二单衣式浴衣犯愁。
“带子要这样绕。”卢勇隔着竹帘示范,话音未落就听见布料窸窣落地的声音。
她裹着天水碧的浴衣钻出来时,发髻上别的荷簪子还是昨晚在小吃街买的,塑料瓣上沾着烤鱼摊的孜然粒。(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