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aqkz.net!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150章 朱元璋父子之议!封赏定!赐朱应夫人,四品诰命!
  有了唐铎的开头,满朝文武也是纷纷回过神来。
  众人神色各异,有惊叹,有感慨,而后整齐划一地向着朱元璋拱手道贺。
  此刻,奉天殿内气氛热烈,大臣们的道贺声此起彼伏。
  不管怎样,虽说朱应的杀敌战果惊世骇俗,令人难以置信,但北伐首战破城这一事实确凿无疑。
  李景隆身为将领,断然不会拿如此重大的战果来谎报欺君。
  毕竟,欺君之罪在这大明律法中乃是重罪,李景隆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绝不敢在这种关乎国家战事,军心民心的大事上弄虚作假。
  哪怕他是当今皇上的亲戚。
  随着议题被拉回正轨,朱标从思绪的深处回神。
  他微微躬身,神色庄重,声音清朗地说道:“父皇!北伐首战得胜,此乃吾大明之喜。”
  稍作停顿后,朱标目光坚定的看着朱元璋,继续道:“儿臣以为,朱应既在首战就立下如此大功,理当予以恩赏,以此激励全军将士,让将士们知晓吾大明恩赏之功。”
  朱标言辞恳切,说罢,再次对着朱元璋躬身一拜,态度极为诚恳。
  闻言。
  朱元璋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容,他微微点头,说道:“标儿说的自然在理。”
  接着,他语气一转,神色间多了几分深思熟虑:“只不过,如今大战才刚刚拉开帷幕,一切胜果还需等待北伐之战彻底尘埃落定后再行封赏。”
  “你不是一直想要召朱应入应天觐见吗?”
  “此番北伐之战结束后,咱便下旨让朱应一家入都觐见。”
  说到此处,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肯定:“当然,此番他立下大功,不能不赏,不能不夸赞。”
  “咱理当拟旨一封,好好夸赞一番,并且将这一战功详细记下,待得北伐落定,一齐论功行赏。”
  显然。
  对于封赏之事,朱元璋心中有着自己深远的考量。
  如今的朱应已非昔日在辽东战场上征伐立功的无名小兵,而是大明执掌一方兵权的卫所指挥使,地位已然不低。
  昔日在指挥使之下,为了鼓舞士气,激发将士们的斗志,可以临阵封赏,以此来激励全军。
  但如今,朱应已然身居指挥使高位,如若首战就大肆封赏,那未来他再立下赫赫战功,真的会面临封无可封的尴尬境地。
  对于帝王而言,若真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那绝非什么好事,反而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
  “父皇,如今朱应已经娶妻,并且其妻也已育子。”
  “此番北伐首功,依父皇之意不能直接封赏,或可加封朱应之妻一个诰命。”
  “昔日辽东平复时,儿臣就有此心,不过诸事繁杂,儿臣一时疏忽忘记了。”
  “此番朱应再立奇功,理当如此。”朱标微笑着,不卑不亢地说道。
  “哈哈。”朱元璋爽朗地大笑起来,笑声在奉天殿内回荡,充满了慈爱与对朱标的无限信任。
  随后。
  朱元璋道:“标儿当真是对朱应颇为看重啊。”
  随后,他语气一转,没有任何犹豫的说道:“好。既然你开口了,那这个诰命,咱肯定是要封的。”
  朱元璋目光扫视一圈,高声下令:“拟旨。朱应,为国开疆拓土,斩灭北疆强敌。”
  “北伐首战破城之功,暂且记下,待得北伐战定,一齐封赏。”
  “朱应之妻,赐封【五品诰命】,享五品俸,享觐见不跪。”
  在奉天大殿一旁,负责拟定圣旨的官吏立刻全神贯注地记录下来。
  只见他迅速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汁,在纸上奋笔疾书,将朱元璋的旨意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只待之后朝议散去呈奏而上,盖上大印就可发至北疆。
  “标儿,这样可好?”朱元璋笑了笑,目光慈爱地看着朱标。
  “五品诰命是不是有些低了?”朱标思索一瞬,笑着提出自己的看法。
  “毕竟是第一次敕封,足矣。”
  “倘若朱应再为国立功,咱不仅给他晋功,还会给他夫人继续加封。”
  朱元璋当即笑着回应,眼中也透出对朱应未来立功的期待。
  “父皇圣明。”朱标当即躬身一拜,对朱元璋的决策表示认可。
  而对于朱标如此看重朱应,不惜亲自开口请封,朱元璋心中十分满意。
  如此一来,满朝文武都知道朱应是朱标看重的人。
  久而久之,朱应必然会感恩朱标之恩,他日定会誓死为朱标效力。
  帝王御下,讲究恩泽以待,这正是其中的精妙之道。
  朱元璋可以封赏,但这份恩情却要让朱标来收获。
  或者说,这就是父子之间心照不宣的一场双簧,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彰显了皇家的恩泽,又巩固了朱标的威望。
  “北伐首战破城,这的确是值得庆贺。”朱元璋神色一正,看向唐铎,语气沉稳地交代道:“唐卿,密切关注北疆战事。”
  “只要是与北疆有关的消息,立刻呈奏太子。”
  “此番北伐之战,同样也是太子亲自运筹统帅的。”
  显然,昔日辽东之功,朱元璋有意让给朱标,使得青史之上会浓墨重彩记下朱标一笔。
  而这一次北伐之战,朱元璋毫无疑问也是要将功劳让给朱标,以此来奠定朱标的威望,为朱标日后顺利继承大统增添助力。
  朝议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时间悄然流逝,一个时辰后,朝议结束。
  奉天大殿内,此时只剩下了朱标父子二人。
  “标儿,如何看?”朱元璋再次拿起李景隆传来的奏报,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轻声问道。
  “如若说当初朱应初现朝堂时,斩敌百人就已经是当世之勇士,如今他强破镇夏城,一人之力斩敌超过千众。”
  朱标表情严肃,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异常的郑重:“那…他已经超脱常人之力了。”
  说着。
  朱标脸色也是微微一变,似乎仍在为朱应的勇猛而惊叹不已。
  “现在儿子也是有些庆幸,幸亏他是我大明的战将,而非北元,更非异族。”
  “否则我大明就真的要遇到劲敌了。”朱标又严肃的说道。
  闻言,朱元璋也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沉声道:“你说的没错,幸亏这朱应是我大明的人,否则必是劲敌。”
  说出此话后,朱元璋似又想到了什么重要之事,他缓缓抬起头,双眼凝视着朱标,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对于这朱应,咱一定要提醒你一点,你务必记在心里。”
  “爹,你说。”朱标表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全神贯注地听着,明白这是自己父亲有极为重要的事情要特别交代了。
  “此人,勇力太强,用来对敌而言,的确是我大明的幸事。”
  “但这也是在掌控之下的好事。对于这朱应,我们父子都未曾见过,只是在奏报上知晓其超凡的能力,对于其真实秉性也并不清楚。”
  “倘若以后,能够将这朱应收服最好,他如若真心效忠于你,那你可用之。”
  说到此处。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道锐利的杀意,语气也变得冰冷起来:“但是……如果不能真正得到他的效忠,无法真正压制于他,掌控于他!那对于此人,必须杀之。如此勇力之人,太危险了!”
  听到这话,朱标脸色瞬间一变,心中涌起一阵寒意。
  但是感受到了朱元璋那严肃到极致的神情,朱标很清楚,自己父亲所言绝非危言耸听。
  凭李景隆这战报之上所描述的内容,就完全可以想象出朱应究竟是何等勇力!
  杀敌千人?
  这简直难以想象,这究竟是人力能够做到的吗?
  要知道那还是一座北元大军重兵驻守的坚城,城内兵强将广,防守严密到了极点。
  倘若他日朱应不受控制,那局面简直不堪设想,后果将无法估量。
  “爹的话,儿子记住了。”朱标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不过,儿子虽然没有见过朱应,但儿子自信,一定可以让朱应忠心为大明效力。”
  “爹所想的,绝对不会发生。”朱标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朱元璋,十分郑重的回道,眼中也是有着一种对自己的自信。
  见此,朱元璋微微一笑,眼中满是欣慰之色,点了点头,说道:“咱也相信你能够压服这朱应,刚刚所言也是让你心中有所准备。”
  “说到底,从这朱应的表现来看,身先士卒,颇有情谊,只要好好恩泽对待,他必是你手中的一柄利刃。”
  “而且此战之后,可将他的家眷接入应天。”
  “将在外统兵,还是要有所制衡方可为上。”
  “以前朱应只是孤身一人还不好掌握,但如今他成家有子,这对于你而言自然是好事。”
  “御下,制衡,自然也是要针对臣子的软肋,唯有让他们心中有惧,心中有敬,心中有欲,方可真正的掌握。”
  朱元璋微笑着,对着朱标谆谆教导他的帝王之道。
  对于朱元璋而言,朱标就是他此生最大的杰作,他视朱标为成就昔日大汉文帝一样伟大功绩的希望所在。
  “爹的话,儿子谨受教。”朱标当即恭敬地回道,态度谦逊而认真。
  “好了。”朱元璋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语气轻松起来:“你我父子之间无需如此拘束。”
  “今日你在朝堂上为朱应请功,为朱应之妻请封诰命,这是对的。”
  “对于这种重情谊的人,施恩便是收服之法。”
  “此番诰命之事,还有其余赏赐,你自行去办。咱不会过问的。”朱元璋又笑了笑,眼中满是对朱标的信任与支持。
  “儿子明白。”朱标笑着点了点头,心中领会了父亲的深意。
  ……
  北疆!镇夏城外。
  天刚破晓,晨光熹微,后勤军就已经全员出动。
  他们忙碌的穿梭在城内外,紧张而有序地清理着战场。
  城外,一片狼藉,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后勤军们两人一组,费力地将尸体搬运到马车上。
  有的人手中拿着绳索,仔细地捆绑着尸体,防止其在搬运过程中掉落,有的人则在一旁指挥,确保清理的进行。
  城内,同样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不时有尸体被马车拉出来,不过尸体上面的战甲都已经被卸除了。
  这自然是打扫战场的规矩,战甲哪怕破碎了都可以重新炼铁重铸,在物资相对匮乏的战场上,每一件可用的物品都显得尤为珍贵。
  “参见朱将军。”
  当朱应在亲卫的拱卫下向着城门走来时,周围的后勤军,还有城门值守的大宁边军,眼中瞬间燃起狂热与敬畏的光芒,他们整齐划一地行礼,声音洪亮而整齐。
  “无需多礼。”朱应微笑着点了点头,笑容中带着几分温和。
  到了城门后,朱应这才来得及仔细查看自己给这城门造成的破坏力。
  城门已经破碎不堪,原本镶嵌城门的城关墙壁上,一道道裂痕如同狰狞的伤疤,触目惊心。
  这些裂痕宽窄不一,有的地方甚至可以伸进一只手去。
  “看来以后还是要稍微克制点。”朱应心底暗道。
  眼前的城门与城关,以后如果不修缮,这裂痕必然会持续蔓延,最终可能导致城关的坍塌。
  “将这城门牌匾打碎了。”
  朱应抬起头,看着城门悬挂着的“镇夏城”三个字,眉头微微一皱,眼中闪过一丝厌恶,直接下令道。
  北元为了羞辱大明,在边境修筑的城池,其名字大多都是针对华夏族群的。
  “镇汉”“镇唐”“镇夏”,在北元看来,或许他们仍然妄图如同曾经一样,永远奴役华夏。
  这种带有强烈侮辱性的行径,让朱应心中充满了愤怒。
  “是。”刘磊当即领命。
  城关所在还有不少云梯,众亲卫迅速行动起来,几人一组,直接抬来云梯。
  他们动作熟练,迅速将云梯靠在城门旁,然后顺着云梯爬了上去。到达牌匾所在位置后,几人齐心协力,直接将城门上的牌匾一掀,牌匾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重重地掉落在地,瞬间碎裂开来。
  看着这“镇夏城”牌匾的破裂,朱应点了点头,他大步向前,直接踩在了破碎的牌匾上,向着城内走去。
  城内,来来往往都是忙碌的后勤军在处理尸体。
  虽然尸体正在逐步转移,但鲜血仍然在城中各处渗透出来,汇聚成一滩滩暗红色的血泊。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令人作呕。
  朱应则是平静扫了一眼,抬加快了脚步。
  当到了将府门口,沐晟已经在此等候多时,眼神望着远处,看到朱应来到,立刻抱拳迎了上来,大声说道:“朱将军。”
  “大将军传召有何要事?”朱应直接开门见山地问道。
  原本朱应还在军营里休息,却被郭英忽然派人叫醒,紧急传见。
  “应该是下一步动兵吧。”沐晟笑着回道,脸上带着一丝猜测。
  “走。”朱应点了点头,当即抬步走入了将府。
  沐晟则是紧紧跟随在朱应身后,亦步亦趋,甚至在行走过程中,还刻意落后朱应半步。
  显然,从沐晟的动作上也可以看出他对朱应的信服。
  虽然同为指挥使,但沐晟深知自己在勇略上不如朱应,而且在此次战事中,他也是听命于朱应的指挥。
  大殿内!
  郭英端坐于主位,神色威严,不怒自威。
  朱棣与李景隆则是分坐在左右两边。
  待得朱应进来,朱应当即对着郭英躬身一拜,大声说道:“末将拜见大将军。”
  “朱将军,可休息好了?”郭英脸上浮现出关切的笑容,温和地问道。
  “多谢大将军关心,末将已经休息好了。”朱应笑着回道。
  “朱将军昨日率军一日破城,斩敌无数,当真让吾大吃一惊啊。”郭英凝视着朱应,大声夸赞道。
  “这是末将职责所在。”朱应神色平静,语气沉稳地回道。
  这种事情,朱应自然是已经习惯了。
  “此番战果已出,此战朱将军可知我军歼灭了多少元军?”郭英笑了笑,然后试探着问道。
  “此战,依末将估算来看,与我军交战的元军不下于四万。应该是守卫此城的半数。”朱应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缓缓回道。
  听到这,郭英眼中闪过了一抹赞赏的光芒,当即笑道:“朱将军不愧是吾大明智勇双全之将,没想到连兵力都可以估算得如此清楚。”
  “不错,统计之下,驻守在城中的元军原本有八万余众,还有五万青壮。”
  “但在外城被朱将军攻破之后,原本镇守在此城的元皇二子率领着大部分的兵力撤离了。”
  “此战,经过后勤军统计,斩敌近三万众,俘获两万余众,包括了青壮,也就是元军的炮灰军。”
  郭英缓缓开口,详细地讲述着战果。
  “如此,往后的战事也会更难一些。”
  “此番虽然夺下了此城,但也逃了不少元军。”
  朱应神色严肃的道。
  “首战就取得如此战果,元庭,不足为虑。”
  “不过,朱将军昨日杀敌一日,可了解你自己杀了多少元军?”郭英微微眯起眼睛,试探着问道。
  “这个数字末将自然是无法记住。”朱应则是平静回道。
  不过在心底,朱应却是清楚地知道,昨天一日杀伐,死在他手中的元军超过了两千众。
  不仅给他带来了八十年的寿元捡取,更是让他全属性顺利突破到了六千。
  “就后勤军配合都镇抚统计的,朱将军杀敌人数就超过了一千五百人。”
  “朱将军…你…到底是人吗?”
  郭英瞪大眼睛,带着一种难言的震撼,紧紧凝视着朱应,似乎难以平复内心的波澜。
  在看到了都镇抚与后勤军共同统计的战果后,郭英差点眼睛都瞪出来了。
  一千五百余人,而且只有多,没有少。
  毕竟这些能够确定是朱应所斩杀的,那是因为那些死去元兵的身上都是深入骨髓的刀痕,剑痕,而且还有断臂残骸,死在朱应手中的,几乎没有什么好死状。
  而听到这个数字,一旁的朱棣与李景隆目光瞬间聚集了过来,落在了朱应的身上。
  “父母生养得好,让末将天生神力。所以杀敌也就简单了一些。”朱应笑了笑,轻描淡写地回答道,带着几分洒脱。
  毕竟,他也不好如何回答。
  ……
  (本章完)
玄幻魔法相关阅读More+

他的视线(西幻1v1)

新叶喵

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

楚执

穿越废土世界却觉醒了18禁系统(npH)

冰糖大橙子

万国之国

九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