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aqkz.net!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661章 杀大唐使臣者,灭国(第三更)
  转眼已经二月底,科考结束。
  李承乾坐在御榻之上,看着手里的奏本,还有奏本之下的十份试卷。
  这是永惟七年科举录取的四十三名进士中前十人的试卷。
  最上面的人名,科举第一状元,是李泾。
  李泾,字元芳。
  陇西成纪人,陇西李氏出身。
  李元芳。
  李承乾一时间有股荒唐的感觉。
  尤其是当他看到奏本上,名单第七人,明经科中举第一名的狄仁杰的时候,更是如此。
  李元芳这个名字,其实不仅仅是和狄仁杰有所关联,甚至李承乾还有位叔父,就名叫李元方。
  周王李元方。
  高祖皇帝第九子,可惜在贞观三年十岁的时候,便病逝国除。
  李元芳,不,李泾,他和狄仁杰没有多少关系。
  但是狄仁杰,他怎么就在这一科的明经及第了呢?
  李承乾伸手按了按眉心,仔细的想了想,他对于狄仁杰究竟是什么时候科举及第的并不知情。
  他对狄仁杰早年科举的印象,其实多来自于张柬之。
  上一世的时候,张柬之因为出身寒门,所以,几次科考都没有中举,后来遇到了狄仁杰,可偏偏狄仁杰比他晚参加科举,而却先一步中举。
  上一世张柬之中举是李治的显庆年间,也就是……现在。
  原来如此。
  李承乾收回目光,抬头看向殿中群臣,问道:“这次科举一切还正常吧?”
  长孙无忌,李勣等人还在沉吟,李义府便已经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此次科举,因为准备时间较长,提前许久便已经定下以英国公为主考,所以有很多官员和世家,为其子弟,专门找人研究英国公的性格和文风,专门找人捉刀,所以在科考的时候,有的人的策论,完全是背的。”
  “完全是背的?”李承乾忍不住的抬头。
  “也有不完全是背的,有的人参考了别人的文章,加上自己的见解,抄了那么三五成。”李义府再度拱手,说道:“陛下,这些都是科举结束之后,有士子在酒后说的,但也被有心人听到,坊间已经有些议论要在科举出名那日,齐聚朱雀门上奏。”
  李承乾正旦大朝的时候,下旨广纳谏言,正好给了机会。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说道:“这么说来,是朕过早定下英国公为主考的不是了。”
  “陛下!”长孙无忌站出,侧眼看了李义府一眼,然后对着李承乾拱手道:“陛下,或许这其中有些问题,但科举已了,臣建议在礼部铨试的时候,加以严查。”
  “科举名次事关授官大事,如何能够轻易糊涂为之。”李义府神色平静的拱手,说道:“陛下,臣请再加一考,陛下亲做考官,在太极殿专考这四十三人,也不必全部罢黜,重定名次便是。”
  “重定名次。”李承乾目光轻轻地看向李勣,问道:“英国公,朕来一次殿试,你觉得如何?”
  “臣以为可以。”李勣站了出来,不敢上看,直接拱手。
  到了如今,他怎么可能还看不出来,李义府就是替皇帝在发声,科举加殿试,就是皇帝的意思。
  皇帝要从吏部收拢一部分科举的权利。
  谁中举,吏部说了算,但科举的名次,皇帝说了算。
  “天下认真科考的士子不易啊,朕也应当为吏治清明多做些事,舅舅,你觉得如何?”李承乾一句话说完,长孙无忌顿时感到一股沉重的压力落在自己肩头。
  什么叫为吏治清明多做些事情?
  难道不进行殿试,天下便吏治不清明了吗?
  长孙无忌深吸一口气,说道:“臣以为可以。”
  “好!”
  ……
  太极殿中,一份份试卷被收起,一名名进士起身拱手,退出殿中。
  烛光燃起,宫殿明亮。
  “这些便是舅舅和英国公重新排定的前十人选。”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和李勣。
  “是!”长孙无忌和李勣同时拱手,皇帝虽然重新定下殿试,但四十三个人的试卷他也不会亲自去看都是朝中诸位宰相每人看四五份后选出来的十份。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低头看向了手上的试卷。
  第一名,范履冰。
  咦!
  李承乾心中轻咦一声,他之前怎没有看到,这一次科举竟然还有范履冰。
  范履冰是前世北门学士的首脑之一,没想到他竟然也在这一科中举了,而且最后还能说服众人成为第一名。
  李承乾轻轻笑了,然后仔细的看向范履冰的文章。
  科举第一名范履冰,科举第二名李泾,科举第三名崔明远……科举第五名狄仁杰……
  看完狄仁杰的试卷,李承乾心中轻叹一声,他已经多给了一次机会,但狄仁杰就是考不到前三。
  或许这就是明经科的局限吧。
  不过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起码科举第五,狄仁杰可以直接从县尉开始,他的试图,日后就要顺多了。
  李承乾没有超拔的意思,人总是要历练,才能成才。
  放下手里的所有试卷,李承乾看向一侧的侍中孙伏伽,说道:“孙卿,你是本朝第一位状元,这份名单,就由你颁布下去吧。”
  “臣领旨。”孙伏伽拱手,然后从张阿难的手里接过奏本。
  “陛下!”长孙无忌跟着拱手,问道:“敢问陛下,日后每年都有进行一次殿试吗?”
  殿中群臣一下子又安静了下来。
  李承乾淡淡的抬头,问道:“诸卿怎么看?”
  “陛下!”李义府再度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此番科举之所以出事,是因为科举人数过多,被人钻了空子,臣以为日后不必明年如此,只有当科举人数录取过多的时候,再进行科举为好。”
  这一次的科举,经过了殿试之后,科举进士的名次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
  当然,这里面有家世的原因。
  殿试最大程度去除了家世的影响。
  有了殿试,日后寒门出头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另外,这一次的殿试虽然绝大多数都在水平之上,但也有三人,明显是不够成为进士的水平。
  皇帝科举当然没有舞弊,但这三人,吏部铨试永远不会过。
  “英国公!”李承乾抬头。
  “陛下,臣觉得可以!”李勣认真拱手。
  “舅舅!”李承乾看向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想了想,拱手道:“臣以为可以。”
  “好,便如此吧。”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目光从长孙无忌和群臣的身上掠过,说道:“今日到此,退朝吧。”
  “臣等拱手陛下!”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起身,从太极殿走出,坐在御辇上,然后朝甘露殿而去。
  侧过身,李承乾对李安俨说道:“告诉李义府,将刚才他的话传出去。”
  “是!”李安俨拱手,然后他小心的问道:“陛下可是还有算计?”
  “呵呵!”李承乾笑笑,然后神色平静的说道:“安俨,你要明白,每一次的科考,对一个家族而言,都是一次沉重的负担,甚至很多寒门子弟,一生都只能负担一次科考。
  有了今天的事情,他们就会尽可能的暗中商议,聚集在某一刻一起参考,以求殿试,然后求一个公平。”
  “是!”李安俨沉沉拱手,公平,对皇帝最有好处。
  “好了,马上三月了,该起身东巡洛阳了。”李承乾轻叹一声。
  ……
  三月十六日,长安春明门外。
  渭水之上,御船缓缓的朝黄河而去。
  “今年朕会在洛阳,待到贺鲁攻波斯都督府,朝中动兵不必等朕,将士们该动身的直接动身。”李承乾目光从长孙无忌身上,落在程咬金的身上,然后认真的说道:“卢国公,保重身体,到了西域之后,最好就在安西都护府待着,朕不想看你出事。”
  “陛下放心,老臣省的。”程咬金感激的拱手。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于志宁和许敬宗身上:“今年东巡洛阳,主要是看河北百姓迁移之事,崔卿已经起身,崔家作为表率,河北其他世家多少都会跟上,剩下的就是百姓了……任何阻挠百姓迁移辽东和安东的人,全部视作谋逆。”
  “喏!”于志宁和许敬宗一起拱手。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春种秋收,继续察查隐田,清理恶钱,疏浚河道,加强海运,朕的要求不多,今年的秋税,要比去年多两成。”
  “喏!”群臣肃然拱手。
  ……
  转眼,八月。
  洛阳,秋雨连绵。
  李承乾坐在贞观殿前,看着前方逐渐修缮完成的乾元殿,心中一阵感慨。
  今年没有战事,天下放松,什么事情都做的很快。
  阎立德负责修缮乾元殿,仅仅半年的时间,就将乾元殿的大体结构完成了。
  之后虽然依旧还要进行内部整修,但最后半年的时候。
  明年他再来东巡洛阳,就可以在乾元殿中早朝了。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踏破雨声,一名千牛卫骑马直接冲进了端门,最后在承天门下下马,然后飞快地奔到了贞观殿前,将手里的军报递给李承乾,同时叩首道:“陛下,阿史那·贺鲁发兵波斯都督府,波斯都督卑路斯不敌彻底吐火罗深处,贺鲁随即转向,杀往了安西都护府。”
  稍微停顿,千牛卫重重叩首,道:“鸿胪寺使张英,因事恰在波斯都督府,不幸罹难殉国!”
  “什么?”李承乾猛然站了起来,咬牙道:“他为什么会在那里?”
  “鸿胪寺使张英原本出使天竺,因天竺有意波斯,所以转引天竺。”千牛卫沉沉低头。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说道:“自从王玄策在天竺被袭杀以来,还没有大唐国使被人杀害的例子,阿史那·贺鲁,你是真的该死啊!”
  千牛卫用力的点头。
  李承乾猛然抬头,高声怒吼道:“传旨,出兵,灭了西突厥!”
  “喏!”殿中群臣肃然拱手。
  随即,声音在整个天下回荡。
  (本章完)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限定室友(1v2)

擎苍月

战少,你媳妇又爬墙了

繁初

社死得到的男朋友

清茶与

医妾

北枝寒

影子

麦阿秋

贼老天你该死

不再恋爱(2)